close
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名家觀點/企業為誰經營?
Oct 28th 2014, 20:31

最近有兩則新聞,放在一起看,相映成趣,發人深省。

一則是10月9日的華盛頓郵報。一位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員工(Tyrel Oates)寫信給執行長(CEO John Stumpf),希望他拿出公司一部分盈餘,給每一位員工加薪1萬美元。他說,這樣可以顯示大公司的善心,不是只做一些公益慈善活動而已。他同時把這封信傳給富國銀行的20萬名員工,並告訴他們,銀行獲利豐厚,全體員工的努力功不可沒,應該得到更好的酬勞。

相關資料顯示,富國銀行2013年有員工26萬4,900人,薪資總額152億美元,平均年薪約為5萬7,000美元。如果每人加薪1萬美元,調幅約18%,公司需增加支出26億4,900萬美元,約占年度盈餘219億美元的12%。另方面,CEO的年薪1,93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5億8,000萬元,大約是員工平均薪資的338倍。

富國銀行的回應平淡無奇。發言人的電子信指出,員工的薪酬不但遠高於政府規定的基本工資,而且具有市場競爭力。對於加薪的要求,她沒有正面回答,但意思已經很清楚。

另一則是10月23日的經濟日報和聯合報。報導指出,在天下雜誌舉辦的「最佳聲望標竿企業」的頒獎典禮上,張忠謀、施振榮和鄭崇華三位董事長分別就「企業為誰而戰」的問題發表看法。雖然他們對優先順序的排列有不同意見,但三位都同意,股東、員工和客戶是企業最應重視的對象。在大老闆心目中,員工顯然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樣的認知,如何反映在員工的薪資問題上面?如果有員工要求老闆拿出盈餘的12%加薪,「老闆重視員工」的信念會發揮什麼作用?如果考量因加薪而減少股息分配,董事會如何權衡股東和員工之間的利益衝突?這就牽涉排序問題。

這其實是個古老的問題。早在1931年,公司法的巨擘柏雷教授(Adolf A. Berle)就在哈佛法學評論撰文主張,企業應該為股東的利益而經營。1970年9月13日傅利曼教授在紐約時報的文章,標題更是直截了當: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增加自己的利潤。他認為股東是公司的主人,經營者受股東付託,必須心無旁騖,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利潤。

這樣的觀點有人支持,但也遭遇強烈的反對。哈佛法學教授杜德(Edwin M. Dodd)在1932年的哈佛法學評論上就提出反駁,認為經營者不能只為股東的利益,而無視員工、消費者和整體社會的權益。柏雷1954年出版的書也改變觀點,認同杜德的主張。許多學者更不同意傅利曼的觀點。他們認為,企業的成功是團隊努力的結果,公司不能只為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而應該負起更寬廣的社會責任。

這個問題的論辯雖然並無定論,但在員工薪資停滯,貧富愈益懸殊的社會,股東利益至上的觀點必然遭遇困難。同時,CEO與員工的薪資差距,也備受關注。

歐巴馬總統去年的國情咨文指出,公司獲利屢創新高,但員工薪資卻紋風不動。同年12月在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的演講進一步提到,美國CEO的薪酬以往只比員工多二、三十倍,現在卻已高達273倍。這項訊息顯示,美國的大企業已經不是股東利益優先,而是經營者至上了。

我們的上市公司都標舉企業社會責任的大旗,如果在薪資問題上有突破性的做法,不但可以加強員工向心力,幫助企業發展,也有助於縮短貧富差距,可謂雙贏之舉。

(作者是中原大學講座教授,司法院前院長)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pokgfd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