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名家觀點/打炒房 該抑價或抑量?
Sep 1st 2014, 20:18

經過連月來的密集座談會後,財政部日前正式對外宣示,將於今年底提出「房地合一制所得稅」改革法案,最快明年就能落實不動產交易實價課稅制度。這一波稅改輪廓逐步浮現:包括先行處理不動產交易稅,持有稅部分暫緩處理;房地合一課稅;給予長期持有及自用者減徵獎勵;土地增值稅應同步轉軌等。

「房地合一課稅」是指房屋及土地須以合併後的實價總額,扣除實際取得成本後,按實際獲利課徵所得稅。其用意在於統一房產買賣獲利的課稅基礎,取代目前土地交易利得按公告現值課徵土增稅、房屋獲利按實價課徵所得稅的分別課稅制,以達到不動產交易利得實價課稅的終極目的。

持平而論,房地合一課稅的大方向正確無誤,不僅可讓長期紊亂的房地稅制回歸市場慣例、徐圖與國際接軌,更能使課稅標準貼近現況,符合公平合理的租稅原則,進而促成並導正未來台灣房市健全發展與經濟秩序。

但細究個別施策卻值得主管機關審慎思量。我國的房地產稅制,可概分為每年定期繳納的持有稅(房屋稅、地價稅等),及買賣時發生的一次性交易稅(所得稅、土增稅、奢侈稅等),由於這兩種稅負的性質、效果各異,須視情況妥適調整,方能達成政策目的或有效消除民怨。

例如政策目的是想減少房市交易量,就必須提高交易成本打壓頻繁買賣,如調高土增稅、實施奢侈稅等;且無論景氣好壞(意指不管是買方或賣方市場),交易稅多少會發生賣方轉嫁買方現象,因而導致房價上漲。屬於純粹交易稅的奢侈稅效果可以證明,提高交易稅可有效促成量縮價漲。

反之,若是想抑制房價上漲,則應該提高非自住房地的持有成本,降低所有權人的持有意願,迫使多屋族出售其手中的投資性房產,當供給明顯增加,房價自然出現鬆動空間;且不動產租稅多半具有資本化效果,也就是買賣雙方決定共同負擔持有稅,由買方負責在未來定期繳納、賣方則提供現在的部分折價,說不定就有可能透過市場供需機制引導房價下跌。

自從2012年總統大選前的一份官方調查指出,房價飆漲高居十大民怨之首後,三年多來主管機關陸續祭出奢侈稅、選擇性信用管制等打房措施,但房價依舊是愈打愈高、只漲不跌,個中原因值得深究。

以抑制短期投機房地交易的奢侈稅為例,根據信義資料顯示,奢侈稅實施兩年(2011年第2季到2013年第1季),衝擊全台房屋移轉棟數減少約一成七;同時期的台北市房價(住宅大樓成交均價)卻續漲近兩成。且由於選擇性信用管制之故,北部資金大量移往中南部尋覓投資標的,使得同時期的高雄市房價亦大漲三成三。

到底人民希望的是交易量萎縮?還是房價下跌?政策目標究竟是打量?抑或打價?凡事都必須釐清問題意識後,「先畫靶、再射箭」,才能真正直指核心、有效解決問題。

為了台灣房市長治久安,筆者向來主張房地產實價課稅,也十分肯定政府對於完備財政的努力與用心,但一國的賦稅體制牽一髮而動全身,即便是細微差距或先後順序的決策進度,都可能導致截然不同的效果與影響,「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主政者宜三思之! (作者是信義房屋董事長)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pokgfd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