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udn最新報導
udn最新報導:24小時即時提供國內外最新新聞,立即掌握各領域最新重大訊息。 
婚宴漏帖/人情?氣度? 施恩該求報嗎
Mar 16th 2015, 17:51

婚宴漏帖/人情?氣度? 施恩該求報嗎

2015-03-17 01:51:52 聯合報 張璉/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副教授(新北市)

近日影視圈中有一則新聞,某藝人因未受邀於某知名歌手的婚宴而指責連連,生氣的藝人指責該歌手對早年的提拔而不知感恩圖報,批評「難道連這一點人情都不懂」,甚且提到「這是氣度問題」。

我想起了一則明朝的故事來。

話說,崇禎年間,有個狀元劉理順,早年貧寒,曾九次會試不中,卻仍努力不懈。一日,他在廟中讀書,聽見外面哭聲,詢問後知是一老婦與兒媳婦,因兒子出外經商,七年無音訊,婆媳生活無以為繼,兒媳決定為生活賣身於富商,卻不忍與婆婆分離而傷心哭泣。劉理順聞知後,便令僕人取家中銀兩,以抵付媳婦賣身的十二兩銀錢。僕人說,家中已所剩無多,這些錢原是要繳納糧稅的。劉理順未理會,只說他們更急切用錢,糧稅之事再想辦法借吧。他並以兒子的名義寫信給老婦,說「兒在外多年,已掙得五百多兩銀子,先寄上十二兩,半個月後便可返家。」

老婦接到信與錢後,歸還富商的錢,婆媳也不必分離。奇的是,十餘天後,離家七年的兒子果真返回,還帶著五百多兩銀子,聽母親講述信中之事,不覺大驚,於是全家拜謝上天眷顧。隔年春天,劉理順參加會試,不僅榮登進士,更狀元及第。後來,那家人打探得劉理順事蹟,便登門道謝,但劉始終不承認曾有贈銀之事。

上述事蹟頗具傳奇色彩,後世也傳頌不已。歷史上確有劉理順這個人,歷任翰林院修撰、南京司業、侍講等職,是位剛正不阿的好官,明亡時,為感念崇禎帝知遇之恩而自盡殉國。

自古以來,施恩的故事屢屢流傳民間,相關道理也載在幼學、善書之中,如「施恩求報,則貪心未忘;與人追悔,則吝心未化。貪而且吝,君子不為」——這段話是說,給人恩惠而求回報,表示仍有貪圖之心;贈人東西卻事後追悔,表示吝嗇之心仍存,貪與吝都是君子所遠離的。

又如「若微有求報之心,雖施黃金萬鎰,終不圓滿一心之量也」——倘若抱著求人回報之心,那怕只一點點,原本再大的功蹟都難以回復最初圓滿之心。

換個立場想想,我們能長成到今日,是否也曾受過多人的恩惠與幫助?我們是否一一回報了?恐怕遺忘的更多吧?而那些曾扶助過我們的,可曾向我們索求回報了?

要之,我們每個人如有什麼成就,總有貴人相助,但也要靠個人的努力。再者,別人是否感恩圖報,豈是由施恩者來做為受恩者的內心溫度計?施恩不求報,乃大善之舉,然而眼前之例,非但施恩者大聲指他人成就應歸諸一己之功以求報,且疾言厲色的斥責不懂人情、是氣度問題,真是情何以堪。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pokgfd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